远景(中韩)海参产业链交易平台

扫一扫关注

池塘养殖刺参的敌害

   2022-04-15 720
导读

池塘刺参的敌害主要有桡足类、某些鱼类、蟹类和海星类。它们主要危害体长3厘米以下的稚参和幼参。(一)桡足类1.桡足类的生态习性

池塘刺参的敌害主要有桡足类、某些鱼类、蟹类和海星类。它们主要危害体长3厘米以下的稚参和幼参。

(一)桡足类

1.桡足类的生态习性 为了做好对桡足类的防治,需要了解其生态习性。很多种桡足类的适宜水温为2025°C。水温适宜,不但生长发育快,而且寿命长。例如,日本虎斑猛水蚤在23°C时解化后11天发育为成体;在25°C时,只需8天。从成体到开始产卵仅需23天。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寿命平均为50天,而在24°C的高水温中,其寿命平均86天,最髙155天。

桡足类的食性分为草食性、肉食性和杂食性。草食性者以滤食方式摄食;肉食性者以捕食方式摄食;杂食性者以混合方式摄食。

桡足类的栖息方式有浮游生活和底栖生活两种。

桡足类为两性生殖,产卵方式有三种:由输卵管分泌物把卵聚集成大小、形状和位置不同的卵囊12个,悬挂于雌体腹面;产黏性卵,黏附于胸足上;直接产卵于海水中。海水桡足类也产休眠卵。休眠卵可抵抗低温等恶劣的环境,在越冬前产的休眠卵,在海里越冬后,待水温适宜时即孵化。

2.桡足类的危害 由桡足类的生态习性不难看出,刺参育苗池的生态环境,对桡足类非常适宜。因此,桡足类生长繁殖很快,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种群。桡足类主要危害体长3厘米以下的稚、幼参,对体长3厘米以上幼参也有危害,对体长0.5厘米以下的稚参危害特别严重。其危害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与稚参竞争生活空间,包括争夺饵料,消耗溶解氧,排出大量粪便。特别是营底栖生活的桡足类,与稚参的栖息方式基本相同,常发现其在附着基上爬行;二是直接捕食稚、幼参。稚、幼参轻者被其咬伤;重者被其咬成碎片而食之。桡足类泛滥可导致稚参大量受损,甚可能全部覆灭。

3.防治方法 防止桡足类入侵是最重要的方法,为此要建好两道防线:第一道是沙滤。沙滤可滤除桡足类的成虫和幼虫。即使幼参体长到3厘米以上,仍然要用沙滤水。第二道防线是网滤。在池子的进水口加300目的网袋或专用的过滤袋,用以滤除桡足类的幼体。

以上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桡足类随海水人侵的数量,少可以使其在一段时间内不致在育苗池内形成大的种群数量。但是要完全杜绝桡足类则几乎不可能。当发现育苗池内有桡足类存在,要立即施加杀灭。桡足类对有机磷农药反应敏感。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,施用12毫克/千克浓度的敌百虫34小时就可将其完全杀死,而现在施药浓度达到10毫克/千克却不能将其完全杀死。这可能与农业和海水养殖业多年来施用有机憐农药,增强了其抗药性有关。据悉,高效低毒的已投放市场。

(二)蟹类和鱼类

据汪心源(1998)报道,在养有参苗的网袋中,放人45厘米的日本鲟,参苗全部被其吃掉。在有大、小雄蟹和中等大小雌蟹的情况下,0.5龄幼参被其致伤,近一龄幼参未受伤。但有排脏现象。对处于夏眠期的2龄成参未见伤害。

刺参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对蟹类比较适宜。一些小杂蟹的分布数量往往较多。方法是,在进排水口安装过滤网,防止其人侵。

一些肉食性鱼类也可以捕食幼参,方法同上。

(三)海星类

海星可以捕食体长3厘米以内的幼参。在刺参养殖池塘内,海星的分布一般不多。在刺参增殖海区,往往有较多海星分布,对放流的参苗造成一定危害。

驱除海星的方法一是靠潜水员采捕,二是施加生石灰杀灭。方法是在放流增殖区撒布生石灰。据报道,生石灰的用量为每平方米50克时,海星和海燕的死亡率为60%,紫海胆的死亡率为10%;生石灰的用量增加到每平方米100克,海星的死亡率为,紫海胆的死亡率为20%,马粪海胆的死亡率为70%,而海参却完全未因撒布石灰造成死亡。每个海星附着0.4克生石灰基本可以被杀死。0.1〜0.2克的附着量,海星即使不死,也不能保持正常状态。

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haishenpingtai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80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 

远景(中韩)海参产业链交易平台

鲁ICP备14003580号-1